范文网教案设计内容页

国旗怎样升上去

2023-09-09 16:42:02教案设计

国旗怎样升上去(收集3篇)

国旗怎样升上去 第1篇

  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

  2、学生准备:每组准备牢固的绳子5米左右和两根结实的木棍。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

  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那就是滑轮(板书:滑轮)。

  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

  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

  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

  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

  2、阅读教材第6页上半部分的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提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

  4、分组实践活动:

  ⑴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

  ⑵实践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

  附:“研究定滑轮的作用”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题目: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定滑轮(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直尺、笔和记录纸。

  预测:可以省力。

  实验过程:

  1、将滑轮固定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滑轮。用两个钩码悬吊在细绳的一端,而另一端钩上弹簧秤。

  2、记录钩码的质量和弹簧秤拉力的读数,记录在表格内。测量钩码提升的距离和弹簧秤下拉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钩码的质量 牛顿 钩码提升距离 厘米

  弹簧秤的拉力 牛顿 弹簧秤下拉距离 厘米

  结论 结论

  实验结论:

  5、交流实验现象,汇报实验收获。

  6、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定滑轮 动滑轮

  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不能省力 可以省力

  …… ……

  7、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属于什么杠杆类型吗?解释一下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定滑轮是等臂杠杆;动滑轮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8、讲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实际上单独使用很少,应用的时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出示使用滑轮组的场景)预测一下:滑轮组有什么作用呢?

  三、游戏体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布置游戏活动:

  ⑴游戏工具:两根结实的木棍、8米长的绳子

  ⑵游戏目的: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滑轮组的力量,了解滑轮组的连接方式。

  ⑶游戏人数:3—4人组成一组,共同进行活动。

  ⑷游戏方式:

  A、将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将这根绳子绕过第二根木棍,再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绕过第二根木棍。

  B、请两位同学站在距离一米远的地方站稳,并握紧木棍。

  C、第三位同学小心地拉动绳子的另一端。

  观察并体验:结果怎么样?

  2、组织讨论:

  ⑴当你拉动绳子时,其他两位同学能够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动吗?

  ⑵如果把绳子再绕木棍一圈,结果会怎么样?再绕一圈呢?

  ⑶绳子缠绕的圈数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吗?

  3、拓展研究活动:

  组装滑轮组,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4、找一找,你周围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他们分别发挥着什么作用?

  四、课外拓展研究。

  1、课外探究:升降电梯的秘密。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滑轮装置。

国旗怎样升上去 第2篇

  教 学 设 计学校:班级:   五年级人数:日期:  月  日学科:科学课题:国旗怎样升上去教时:第1课时执教:1、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2、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4、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5、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6、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2、  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5课,本课是衔接本单元第2课和第6课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的结构特点及分类,知道滑轮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将物体或重物径直提升到某一个高度,还可以帮助人们将物体搬过或搬越某一区域,从而使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容易。在教学活动中,借助于模型和课件,通过一系列观察和探究活动,指导学生认识滑轮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使他们认识生活中的常见机械,密切他们与生活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2)学生分析:学生是五年级的新生缺乏设计实验方案的引导,缺乏对机械系统的了解,特别缺乏对作用力方向与受力方向的认识,使定滑轮和动滑轮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变得更难理解。可以设计了让学生模拟升旗的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与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并将学生分为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可以减少干扰,同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有利于让学生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教   学   过   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三、游戏体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四、课外拓展研究

  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

  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那就是滑轮。(板书:滑轮)

  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

  (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

  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学习。

  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

  2.阅读教材第12页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提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

  4.分组实践活动:

  (1)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

  (2)实践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

  7.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属于什么杠杆类型吗?解释一下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定滑轮是等臂杠杆;动滑轮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8.讲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实际上单独使用很少,应用的时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出示使用滑轮组的场景)预测一下:滑轮组有什么作用呢?

  1.布置游戏活动:(1)游戏工具:两根结实的木棍、8米长的绳子(2)游戏目的: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滑轮组的力量,了解滑轮组的连接方式。(3)游戏人数:3—4人组成一组,共同进行活动。(4)游戏方式:

  a.将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将这根绳子绕过第二根木棍,再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绕过第二根木棍。

  b.请两位同学站在距离一米远的地方站稳,并握紧木棍。

  c.第三位同学小心地拉动绳子的另一端。

  观察并体验:结果怎么样?

  2.组织讨论:(1)当你拉动绳子时,其他两位同学能够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动吗?(2)如果把绳子再绕木棍一圈,结果会怎么样?再绕一圈呢?(3)绳子缠绕的圈数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吗?

  1.课外探究:升降电梯的秘密。(电梯属于简单的滑轮装置。电梯发动机位于电梯轴顶部,转动滑轮,操纵电梯,缆绳穿过滑轮移动。缆绳一端与电梯相连,另一端与平衡重物相连。平衡重物起平衡作用,它的重量等于电梯的重量加上平均乘客人数的重量)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滑轮装置。(1)制作一种能够吊起重物的简单滑轮装置。

  (2)制作能够升降旗的滑轮装置。

  (3)制作能够来回传递便笺的滑轮装置。

  学生回答观察滑轮思考回答讨论观察思考阅读书本学生活动 思考思考学生游戏讨论现代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证实,儿童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只要善于引导,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和持续的学习行为。旗杆上的小小的装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是怎么样的?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能够把旗子升到旗杆的顶端?疑问从心底升起,学习由此开始。通过图文并茂、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呈现了学生生活中极易接触的事物和常见的现象,为学生认识科学、理解科学提供了一点扶持、一些支撑。过列表比较,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更加明显。利用杠杆原理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突破了学生理解的难点,沟通了几种简单机械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这些制作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有选择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相关的科技活动时间完成。关键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保证和材料保证。板书设计:          国旗怎样升上去种类           作用    定滑轮         不能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动滑轮         能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滑轮组         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国旗怎样升上去 第3篇

  《国旗怎样怎样升上去》这一课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在上这一课时我经历了一番波折。这课我一共上了五个班级,三个班级失败,两个班级基本算成功。在起初备课时,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估计不足,以为学生组装滑轮不需要太多时间,因此在五(4)班上第一次时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我在简单演示讲解完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方法以及实验方法后,就让学生活动了,结果学生在组装时混乱不堪,有的把架子装反了,有的不知道用什么螺丝,有的不知道滑轮装在哪个孔内,尽管我到各个组去辅导,但学生用了17分钟直到下课也没有装好。我反思了一下,认为学生是在我讲解组装方法时不够专心,另外自己讲解的内容也太多了。因此,在教第二个班的时候,我把组装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分为两步走,我在讲解演示组装方法之前,提出要比一比哪个组组装得快,以促使学生专心听讲,在讲解完以后我还提醒学生如果组装有困难可以去其他先装好的组看看学学,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组装实验装置用的时间也稍稍减少了些,但组装的速度还是不快,到下课的时候学生才刚刚装好,更别说实验了。第三次教学,我讲一步让学生做一步,学生组装的过程要顺利多了,但实验时学生不会分工,要么都抢着拿测力计,要么谁都不看上升高度,结果到下课时许多组还只完成了定滑轮的实验。之后我再进行了一下反思,一发现自己对学生的动手能力高估了,组装滑轮对教师来说可能比较容易,但对学生来说这是个新事物,需要时间去摸索,即使有了老师的讲解演示但仍需要老师的更多指导。二要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小组活动时组长要安排好谁操作、谁观察、谁记录,只有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才能做实验做好。三学生的探究活动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探究,但不是放手让学生动手就行了,老师必须充分估计学生在探究时会遇到的困难,并准备好相应的策略,在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在上第四次和第五次的时候我吸取了前面的教训,采用了分步走、多指导的方法,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了探究活动。上完后心里还是有许多困惑,一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充足的时间,他们要思考,要摸索,也会有失误,这都要时间,但课堂只有四十分钟,要让学生充分探究时间往往不够,这怎么办?二实验中的注意点有几条,但学生只记住了其中的一两条,实验方法不正确,影响了实验结果,这怎么办?三教师指导多了,会不会给人以不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不以探究为核心的印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