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教案设计内容页

“电压”,

2023-08-21 07:03:01教案设计

“电压”,(收集12篇)

“电压”,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l        初步认识,知道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知道的单位:伏、千伏、毫伏。l        会连接表,会读表。2、过程和方法l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3、情感、态度、价值观l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重、难点:           1、    会使用表,会读数。2、    能正确知道的含义及作用。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表教学课时:1课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        进行新课:           1、: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   有电源          电路必须闭合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1)、符号:U(2)、单位:伏特,符号V,还有千伏(kV)、毫伏(mV)1kV=1000V     1V=1000mV              例:U=220V=      kV=       mV2、的测量:用表,符号V             (1)、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表的使用:        a 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       b 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c 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边讲边演示一遍(3)、读数:    确定量程……选择示数      确定分度值……      读数,写上单位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           3、动手做:(1)、让学生连一电路,并连上表测。(2)、读出的大小。   3、达标练习:课本后7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1、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     课本后练习。教学后记:1重点是表的使用,由于部分学生还是连错电路……串、并联混淆,教师可示范一遍或让学生先化出电路图。     2、读数应多练习几遍,学生使用的表量程有所不同,最好要提示一下。

“电压”, 第2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的装置;

  2、知道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有高低、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值,是学生感觉到就在我们身边.

  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因此可知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的装置.

  注意:讲授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常说的“电路上的”,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

  2.  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3)介绍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值的家庭作业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提供需要电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 类比说明,讲解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三、 的单位

  1.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

  C.      电路两端必须有,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电压”, 第3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电压。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压、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电压有高低、电压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电压值,是学生感觉到“电压”就在我们身边。

  电压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电压。因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电压的装置。

  注意:讲授电压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电压。常说的“电路上的电压”,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 电压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电压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电压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

  (3)介绍电压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电压1.5v,家庭电路电压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电压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电压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电压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电压值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电压,提供电压需要电源。

  --方案

  教学过程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 类比说明,讲解电压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电压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电压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电压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电压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

  三、 电压的单位

  1.电压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电压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电压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 关于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电压

  c. 电路两端必须有电压,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电压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电压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

  【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

  【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电压”, 第4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的装置;

  2、知道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有高低、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值,是学生感觉到就在我们身边.

  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因此可知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的装置.

  注意:讲授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常说的“电路上的”,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

  2.  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3)介绍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值的家庭作业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提供需要电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 类比说明,讲解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三、 的单位

  1.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

  C.      电路两端必须有,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电压”, 第5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能说出电压的单位和一些基本的电压值,并会进行单位换算。

  3.能说出电压表的用途及规范使用电压表的方法。

  4.相信自己能设计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简单电路图,初步学会使用电压表。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悟物穷理的能力。

  3.通过电压概念的建立,使学生领会类比这一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伏特故事,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2.通过认识安全电压值,渗透“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电压的单位;2.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难点:1.电流的成因;2.电压表的规范使用。

  【教具

  多媒体,示教板一块,干电池两节,灯泡一只,开关一个,电压表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实验,提问,引入新课

  实验:(学生演示)利用干电池、一只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简单电路,使灯泡发光,并画出电路图。

  问题:小灯泡为什么能发光?(电流)没有了电源电路中还有电流吗?

  引入新课:为什么电路里必须有电源才会有电流?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电压

  1.水流的形成:

  (出示课件)思考:(1)水轮机在什么条件下会转动?在什么条件下又停止了转动?学生回答后师生小结:水压是形成水流的原因。水压消失水流停止,水轮机停止转动。(2)怎么样才能得到持续的水流?用抽水机提供水压,就能得到持续的水流。

  板书:抽水机→水压→水流。

  2.电流的形成:

  (出示课件)类比水流的形成,得到电流的形成原因──电压。

  板书:电源→电压→电流。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电压的单位:

  (1)实验探究:怎样才能改变小灯泡的亮度?(通过改变电池的节数,即改变电池两端的电压)电压是有大小的。

  (2)单位:(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3)电源之父:伏特(录音播出)

  伏特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善于思考、喜欢探求、勇于实践的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电学实验,他读了很多电学的书,他的实验超出了当时已知的一切电学知识。18XX年3月20日他宣布发明了伏打电堆,这一神奇发明,对电学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伏特被称为“电源之父”。后人为纪念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把电压的单位规定为伏特。

  (4)常见的电压值:(打出幻灯片)

  一节干电池:1.5v。

  一个蓄电池:2v。

  家庭电路:220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一般不高于36v。

  老师特别提示:(学生齐读)

  国庆佳节到,安全最重要;科学用好电,生命美无限。

  (二)电压的测量──电压表

  1.观察电压表,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思考后回答)

  标示:v。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三个接线柱:“-”、3、和15。标“-”的表示是“-”接线柱,另两个就是“+”接线柱。所标的“3”“15”是表示量程的大小,使用时一定要用“一正一负”的接线柱。

  量程和分度值:接“-”和3时量程是0~3v,分度值是0.1v。接“-”和15时量程是0~15v,分度值是0.5v。

  练习从电压表上读数。老师小结,首先要看清所选用的量程,再看清最小分度值表示多少,然后再看清指针所指的位置,读出正确的读数。

  幻灯片打出练习

  (1)关于如图所示的电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个电压表

  b.它的示数是1.7v

  c.它的示数可能是8.5v

  d.它有一个负接线柱和两个正接线柱

  2.电压表的使用

  问题:电压表应如何使用?电压表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对比电流表的使用,学生看书思考后回答:

  (1)校零:检查电压表的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

  (2)并联:电压表必须并联在待测电路的两端,应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压的大小不能超出电压表量程。一般先选用大量程进行试触,如电压表的示数在小量程范围内,则改用小量程。

  幻灯片打出电压表使用要做到“一不二要三看清”:

  一不: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二要: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

  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三看清:看清所用的量程;看清分度值;看清指针所指的位置。

  (1)如图所示为用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2)下列各图中电压表分别测量的是哪两端电压?

  (3)下图是用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的电路,其中电压表使用正确是(    )

  3.实验探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利用你手边的器材连接电路,进行下面的实验:

  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发光时两端的电压。

  (2)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不发光时两端的电压。把结果记录在表中。

  (3)比较(1)和(2)两次实验现象及测量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小灯泡的情况

  电压表示数(v)

  发光时

  不发光时

  方法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后师生总结:

  (1)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一是有电源,二必须是通路。

  (2)用电压表可以和电源两极直接相连,测电源两端电压。

  (3)可以用电压表检查电路故障。

  4.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总结)

  相同点:

  (1)使用前都要较零。

  (2)使用时必须让电流从“+”接线柱流进去,从“-”接线柱流出来。

  (3)被测电流或电压的大小都不能超出电表的量程。

  不同点:

  序号

  电流表

  电压表

  1

  串联在电路中

  并联在电路两端

  2

  量程  0~0.6a

  0~3a

  量程   0~3v

  0~15v

  3

  不能与电源直接相连

  可以与电源直接相连

  如图所示为一个正确的电路图,其中a、b是电表,则(    )

  a.a、b均为电流表

  b.a、b均为电压表

  c.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

  d.a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

  三、课堂小结(学生总结)

  四、布置作业

“电压”, 第6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的装置;

  2、知道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有高低、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值,是学生感觉到就在我们身边.

  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因此可知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的装置.

  注意:讲授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常说的“电路上的”,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

  2.  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3)介绍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值的家庭作业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提供需要电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 类比说明,讲解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三、 的单位

  1.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

  C.      电路两端必须有,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电压”, 第7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二、过程和方法

  ●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难点

  1.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2.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各小组按照图片所示进行实验,看看你们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并通过合作找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学习知识

  1.小组合作,阅读探究电压相关知识

  教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4-5页电压部分相关知识,解决如下问题:

  问题展示:

  ①我知道了生活中存在电压的例子。

  ②电源的作用是什么?电压的作用是什么?

  ③你掌握电压的符号和电压单位以及单位转换了么?

  ④你知道了生活中那些常见的电压呢?

  学生:a、阅读教材及资料学习电压的相关知识

  b、将自己没有掌握准确的知识交给小组,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解答问题

  c、小组代表发言为全班同学解答问题

  d、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问提出来,其它小组答疑(如果没有则该步骤不用进行)

  教师:a、组织学生进行解答问题、质疑

  b、板书电压相关知识,并纠正学生回答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

  2.小组合作,学习测量电压

  a、观察电压表

  教师:测量电压用电压表,现在观察各小组实验器材中的学生电压表,看谁能说出它由那些部分构成的呢?

  学生:观察电压表,说出电压表的构成。

  b、连接电压表

  教师:同学们阅读电压表的说明书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展示:①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用电器怎样连接?

  ②电压表的红色、黑色的接线柱应该怎样连接?

  ③什么情况下使用“3”接线柱?什么情况下使用“15”接线柱?

  ④从说明书中你还看懂了什么?请你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观察电压表并阅读电压表说明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学生进行回答的同时进行板书并纠正学生表达过程的错误和不足。

  3.学会读数并动手测量电压

  教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很好,那谁知道如何进行读数呢?

  学生:学生自愿回答

  (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全面的回答则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如何进行读数)

  教师:选小组代表回答如何进行读数。

  板书读数的方法:

  教师:现在各小组利用现有的器材按照下面的电路图进行连接并测量出两只灯泡两端的电压各是多少伏?看那一组做的最好?

  学生:按照电路图进行连接电路。

  三、课堂检测

  1.课本后7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

  2.完成题纸中的内容。

  四、学生小结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呢?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遗憾呢?

  【课后活动

  巩固复习本节内容;了解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值,观察家里的可调亮度的台灯是怎样调节亮度的?

  【教学反思

  本节重点是电压表的使用,由于本节是下学期开学第一节课,部分学生可能遗忘了上学期的内容,容易将串、并联电路混淆,教师可先化出电路图,然后让学生动手连接并测量。在学生进行连接测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各小组的指导,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马上纠正,读数可以在学生动手测量后进行,应多测几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并使学生体会使用的电压表量程不同,读数也会不同。

“电压”, 第8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的装置;

  2、知道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有高低、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值,是学生感觉到就在我们身边.

  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因此可知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的装置.

  注意:讲授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常说的“电路上的”,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

  2.  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3)介绍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值的家庭作业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提供需要电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 类比说明,讲解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三、 的单位

  1.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

  C.      电路两端必须有,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电压”, 第9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的装置;

  2、知道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有高低、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值,是学生感觉到就在我们身边.

  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因此可知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的装置.

  注意:讲授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常说的“电路上的”,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

  2.  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3)介绍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值的家庭作业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提供需要电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 类比说明,讲解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三、 的单位

  1.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

  C.      电路两端必须有,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电压”, 第10篇

  (北京市第八中学 章浩武)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1.知道电压的作用。知道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变换。

  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三)教具

  U形管连通器一个,干电池一节,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条。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1)把一节干电池、小灯泡、开关放在示教板上,请一位同学按所画电路图,用导线将电路连接起来(连接电路之前,开关应当是断开的)。

  (2)提问:什么叫电路,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2.引入新课

  演示:闭合示教板上电路中的开关,灯泡亮了,说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

  提问: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取下电路中的干电池,闭合开关,灯泡不发光。

  提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电路中不能形成电流,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3.进行新课

  为了说明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形成电流,我们先用水流作比喻,看看水流是怎样形成的?

  提问:将装有水的U形管连通器的底部用止水钳夹住,两管内水面相平。打开止水钳,两管内的水会不会发生流动?

  演示:向U形管左管内加水,使左管水面高出右管水面(图1)。(提问:打开止水钳,两管内的水会不会发生流动,如果发生流动,水怎样流动?)打开止水钳,水从左管向右管流动。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连通器里的水面相平时,水不发生流动,而在左管水面高时,水从左管流向它的右管?U形管中的水能不能持续不断地流动?

  (利用投影幻灯片或电脑设计程序表现出连通器水流的动态过程,反映出在这一过程中,水位的变化和连通器底部液片受到的压强变化的情况。见图2所示。)

  可见,水位差(又叫水压)是使水定向流动形成水流的原因。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如图3所示的复合投影幻灯片(或用电脑设计程序表示出它的动态过程)。

  甲图中A处的水位高于B处的水位,打开阀门,管中的水从A处通过涡轮向B处流动,水的流动使涡轮转动。A处的水面下降,B处的水面上升,当A、B两处水面相平时,水位相同,水停止流动,涡轮不再转动,幻灯片要显示上述过程。可见,水位差(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

  现在,我们用一台抽水机不断地把水从B处抽到A处(如图3乙所示,将抽水机置入,同时表现出抽水的动态情况)、使A处的水总比B处的水位高,由于水管两端总保持一定的水位差(水压),于是水管内就有持续的水流。

  下面我们来看看图4所示的电路(示数板上接好的简单电路)的情况。

  电源的正极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负极聚集有大量的负电荷,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就产生了电压。这个电压使电路中电荷发生定向流动,使正电荷从正极流向负极,或者使负电荷从负极流向正极,于是在电路中产生了电流。

  可见,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在电路中,电源在工作时不断地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保持电路两端有一定的电压,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板书:<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用符号U表示>

  在图3所示装置中,不同的抽水机可以在水管两端产生不同的水位差,即大小不同的水压。同理,不同的电源可以在电路的两端产生大小不同的电压,为此,首先要确定电压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此外,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等。介绍它们的换算关系。

  板书:<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看课本几种电压值的图。

  要求记住的电压值有:

  一节干电池电压:1.5伏。

  家庭电路的电压:220伏。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伏。

  练习题:

  (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______,______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220伏=______千伏=______毫伏。

  4.小结

  这节课讲授的电压是电学中又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由于知识所限,我们用水流作比喻讲述了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要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单位变换。此外,还要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电压值。

  (四)说明

  1.“电压”这堂课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不易被学生掌握。对于初学电学的学生来说,只要求知道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和电压的单位。至于电压的定义、公式和电压的单位──伏特的物理意义留待高中再讲,在这节课内不要出现这些内容,否则因难度过大使学生不能接受。

  2.用水流作比喻来讲电压,对于学生来说形象、生动,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这里利用水压引出电压,从而认识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3.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在讲水流的形成时,最好用复合幻灯片模拟出它的动态过程。有条件的,用电脑设计出程序,将有更好的效果。

“电压”, 第11篇

  探究教学,是理科实验教学的一大难题:《控制变量法》这一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贯穿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实验都体现探究思想和理念,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把这一节内容分解为三个部分来进行,第一部分先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第二部分再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第三部分,最后总结出电流与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揭示了电路中电流遵循的基本“交通规则”,是电学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因此,欧姆定律的探究实验就成为理解I、U、R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石。但是在实验中以下几个问题容易被忽视。

  问题一:用控制变量法研究I、U、R三者之间的关系时,为什么只探究电流I与电压U之间关系以及电流I与电阻R之间的关系?

  按照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应当是保持其中任何一个物理量不变,研究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不研究“保持电流I不变,探究电压U与电阻 R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学生感到困惑不解。其实,电阻是导体的本身性质,它并不随着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当电压变了,电阻不改变,只能电流变化了,保持电流变化不可能。

  问题二:实验中为何要用滑动变阻器?

  如果不用滑动变阻器,虽然能够测量出R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但该电路只能测量出一组电压和电流的值,而从一组电流和电压的数据是无法找出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应该再测几组电压和电流,因此就需要改变R两端的电压,可以不断改变电阻,也可以采用改变电池节数的方法,还可以用滑动变阻器,比较下来,当然是用滑动变阻器更方便快捷。同时,滑动变阻器还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问题三:在探究电流I与电阻R之间的关系实验中,应该如何操作?

  如何保持电压U不变?即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的同时,该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发生了变化,因此,要及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以保持电压不变,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问题四:在本实验之前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实验之前,不仅要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办事,还要有检查电路的良好习惯,而学生往往急于动手实验,忽视实验规则。本实验中,实验之前,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电阻最大位置。其次,为测量误差减少,要选择适当的电表量程。

“电压”, 第12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用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中的一种基本测量,属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有重要作用,同时又给学生提供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综合使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根据课题设计实验电路图,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本节的重点,根据电路图进行实物接线并且排除接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故障是难点所在.

  教法建议

  本节拟采用先讨论,后设计方案,再进行实验的方法进行学习.

  考虑到中学生的思维特点,由浅入深地加以引导,循序渐进地提出下面的几个问题:

  (1)怎样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值?电路图是什么?

  (2)需测哪些物理量?

  (3)怎么算出电阻?这个算出的值有误差吗?

  (4)怎么减小误差?

  (5)怎么才会取得多组数据.

  按以上思维过程,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变用器去改变待测电阻中通过的电流及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变阻器也就呼之欲出了,突出了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中心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  新课

  1.检查学生完成预习作业 情况并按下面的实验报告加以纠正.

  实验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

  实验原理  变形 

  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其出三次R的值,求出R的平均值.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 )

  1

  2

  3

  实验记录表格

  待测电阻R的平均值

  2.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提示学生

  ①开关要处于断开位置.

  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的位置.

  ③电源电压选用4V.

  ④电压表选用3V量程,电流表选用0.6A

  ⑤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

  (2)指导学生连接电路时强调:

  先连“主电路”即由电阻R、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单刀开关、电源组成的串联电路,检查无误后再接电压表.

  3.进行分组实验

  (1)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分组实验的情况,及时解决实验中发生的问题.

  (2)指导学生正确读出电流表、电压表上的数值.

  (3)注意观察,尽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操作.

  (4)掌握实验进展,记录下实验做得好的小组.

  4.实验总结

  (1)选几组汇报实验结果.

  (2)指出实验中的优点、缺点,特别是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今后的教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