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教案设计内容页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2023-08-10 14:51:01教案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优选16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第1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风伯伯的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跟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

  “松”第4笔是点,不是捺,要写的左窄右宽。

  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而且还和很多新的字词交上了朋友,你愿意和他们打声招呼吗?

  3、大家还记得小松树和大松树分别长在哪里吗?

  根据生回答,画“山”简笔画,贴大小松树。

  二、精讲课文

  1、师: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谁来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生1:小松树取笑大松树。

  师:能说的完整些吗?

  生2: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于是看不起大松树。

  师:这次回答的即完整又有条理性,真不错!

  3、师:刚才前面小朋友说小松树看不起大松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第二小节;小松树说的话。

  师:你愿意来读一下吗?

  生读。

  师:从刚才小朋友的读,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

  生:自大、骄傲……

  师:你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

  师:你现在就是这棵自大的小松树,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小松树长在山顶上,可以看到太阳公公从东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自由自在的散步,还看到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你现在就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感受?

  生1:可舒服啦!

  生2:好美啊!

  师: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美滋滋地想到: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这时一转脸,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于是它说到......(你再来读)

  生读。

  师:谁还愿意来读一读?(指读)

  生读。

  5、师: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之后,它是怎么做的?

  生:它没有回答。

  师:它为什么不回答呢?要是我也得给他说点难听的!

  生:因为……

  师:你觉得大松树生气了吗?

  生:…

  师: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生答。

  6、师小结

  小松树长在山上,它自以为长得很高,便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真是太骄傲、太得意了。面对小松树的傲慢无礼,大松树什么都没有说,他没有与小松树斤斤计较,他的心胸真是宽广。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读第三小节。

  7、师:风伯伯听了小松树骄傲自大的话之后,批评他了吗?

  生:没有。

  师:那风伯伯是怎样做的呢?

  生:……

  师:“摸着”是什么意思,你用右手摸一下左手,什么感觉?

  生:舒服……

  师:那风伯伯为什么不使劲地拍他,不使劲地吹他呢,而是很舒服的摸着他呢?

  生:关爱

  师:好,那你用关爱的语气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你来)

  师:刚才,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到底高多少呢?(请看大屏幕)

  师:谁来说说到底高多少呢?

  生:高可多。

  师:你能通过读来告诉老师吗?

  师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

  师:谁能用“比”来造个句子?

  生:…..

  师:现在咱们大家都知道了,其实小松树不高呀,他为什么会看得远呢?

  生:(齐)那是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呀!(板书)

  6、师: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是怎么做的?

  师:他为什么低下了头?

  生:他知道错了。

  师:这时小松树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后悔、不好意思...

  师:于是,小松树??地低下了头。

  7、师:小松树这时感到很惭愧,它会想些什么呢?

  生:......

  师:假如,现在你是小松树,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生:......

  8、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即懂事又谦虚礼貌的孩子了。

  三、分角色朗读

  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我们现在来当一当小演员,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好吗?

  指名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全文

  小松树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做人要谦虚礼貌,不能骄傲自满,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小松树一样知错就改,做个谦虚、礼貌的孩子!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第2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在教学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对话。让学生想象人物说话时动作、表情、语气,尽可能读出当时的情景。

  如: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小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

  学生发言、交流

  生:小松树看不起大松树。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喂)

  生:小松树很骄傲,以为自己了不起。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多高哇)

  生:小松树说:喂,他没有礼貌。

  师:那么我们用怎样的语气读出小松树的话?

  生:我们用骄傲、神气的语气读。

  师:哪些词语读好呢,指导朗读。

  自由练习朗读,同桌对读,   指名读    (评价)

  师: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

  读最后一自然段可抓住“惭愧”这个词,想象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神态,并让学生理解“惭愧”是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生:“惭愧”是不好意思。

  生:“惭愧”是难为情的意思。

  师:小松树为什么会惭愧呢?

  生:因为小松树以为自己长得高,其实它只是一棵小松树,它是长在山上,并不是自己长得高,所以它感到惭愧。

  师:这位同学说得对吗?(齐说:对。)那你还有不同说法吗?

  生:因为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所以小松树惭愧。

  师:是啊,小松树不应该看不起大松树,不应该骄傲,所以它觉得惭愧。那么,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小松树会想,谢谢风伯伯,要不然我还真以为自己长得最高呢。

  生:它想,我刚才太没有礼貌了,我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生:谢谢风伯伯,现在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的功劳。

  师;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它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呢?请你代小松树给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生:松树姐姐,我知道错了,请你原谅我好吗?

  生:大松树你好!我现在知道了,你比我高多了,我的高是大山爷爷把我托起来的。

  师:现在小松树将会变的怎样?

  现在小松树变成了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了。

  小结:读了这篇课文使你懂得了什么?

  生:一个人不能骄傲,不能看不起别人。

  师:对啊。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自夸自大,看不起别人。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第3篇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1.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猜一种植物。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

  “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

  2. 教学生字:松 左右结构木字旁(一个老公公靠在大树旁)

  3.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

  (1)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松树)

  (2)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呢?

  4.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寓言故事。

  5.读题。注意读准松song树shu,两个声母不同。

  6.讲释寓言:这篇课文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道理,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叫它“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自由读课文。注意听好老师的要求: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次,把字音读准。

  2.看,生字宝宝自己从课文中跑出来了,还认识吗?动脑筋记住它。开火车读。

  师:“松”是平舌后鼻音要读好它。“爷爷”是轻声音节。“呢”是轻声词。

  3.你们已经和生字新词交上朋友了,长句子会读吗?想来挑战一下吗?课件出示长句子“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师指导朗读,指名读。这句话很长,我们要注意停顿才能读好它,看这些斜线就是吸气符号,要稍稍停顿。(课件长句子加斜线表示停顿)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师:再来试一试,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一教就会,真了不起!

  4.分小节读文

  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2)交流,从一节读懂了什么?

  (两棵松树生长的地方)

  进一步规范语言训练:

  a山上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山下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

  (突出“小”、“大”)

  b什么地方有一棵小松树?什么地方有一棵大松树?

  (突出“山上”、“山下”)

  c用“(什么)长在(什么地方)”句式说话。

  d背诵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再看看图,说说这两棵松树长得怎么样?

  用上“(什么)长在(什么地方),(长得怎么样)”的句式说话。

  (2)读读小松树的话,想想小松树是这样看自己的吗?

  (3)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导读懂小松树的话。

  a.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b.比较句子,朗读体会。

  我长得高。

  我长得多高啊!

  你看我长得多高啊!

  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

  c.比较词语,练习朗读:

  很远的地方

  很远很远的地方

  小松树认为自己看得远。

  d.除了看出他很骄傲外,你还看出他怎么样?从哪儿看出的?

  ( 没礼貌,瞧不起别人)

  a.指导读“喂,朋友”。

  小松树跟谁说话呢?

  b.理解“你呢”?

  再读读小松树的话,他想接着说什么?

  (你有我长得高吗?有我看得远吗?表示看不起大松树。)

  e.指导朗读

  小松树这时是什么样儿?你能想象出来吗?带上恰当的语气自由练读这两句话。指名读,齐读,背诵。

  学习最后一句:

  (1)听了小松树的话,看图说说大松树生气了吗?(没有,还在微笑呢)

  (2)大松树为什么不回答,他在笑什么?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三、教学生字

  1. 出示生字卡,指名读

  2.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第4篇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

  听《小松树和大松树》

  一、     

  字词得到落实。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学之前,老师运用多中方法落实了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效果。其中的方式也是多样话的,有指名朗读,有小组齐读,有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增加了情趣的同时,增强了巩固的效果。

  二、     

  朗读得到重视。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有童趣。教师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其间,化了许多时间与精力进行强化,达到了要求,实现了教学的目标。由此,老师也比较重视朗读形式在其间的作用里,使孩子们的朗读具有兴趣盎然的精神状态。具有一定的效果。

  三、     

  初步接触体验。童话类的文本内容,其一大办法就是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性感悟,对此,老师在具体的过程中也能有所体现。如,小松树的开始的没有礼貌,后来的知错就改等等,不光在文字上进行理解,而且,通过动化的让孩子表演,实现了文字理解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四、      几点想法:

  1、           

  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是对文本的独到理解后的演绎,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使之抑扬顿挫,那是教学语言的最高追求。

  2、           

  评价鼓励的恰到好处。评价是对学生的肯定或指向,其间的针对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后是激励性,使之行为上表现为努力,心理上产生愉悦,从而使之产生学习的新动力。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第5篇

  一、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低段教学,识字写字是重点。这次公开课,我特意选择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第一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是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规范书写。看上去简简单单的两个任务,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课堂容量已相当大。只要有一个环节卡壳,就会造成本节课完不成任务。但这不正是我们进行高效课堂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吗?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选择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做是因为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训练,学生已逐步了解了读课文、学生字的任务与方法。为了让教学环节更紧凑,我在平时实验的基础上做了新的尝试,即:将自主学习任务的检查工作放在了小组里面进行。

  二、成绩反思。

  由于老师充分的备课,以及平时对学生扎扎实实的训练,一节课虽然紧紧张张,也算完成了应完的教学任务。通过观课议课,总结出本节课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导学案的设计侧重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学生训练有素,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探究”,都能够有序地按照导学案进行学习。

  3、组长组织到位,并能及时地发现小组内遇到的问题与错误。

  三、问题反思。

  课堂上,当把导学案发给学生时就出现了预料中的问题,学生识字量小,自主阅读导学案有困难。只好老师读,让学生明白学习任务与方法。部分学生能够边看边听边记要求,但只是部分。再加上设计时又将将自主学习任务的检查工作放在了小组里面进行。这就影响到有的学生不知所措,造成了学习时的内耗,导致“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时间过长,影响了教学节奏。当进行写字教学时,时间已经不多,只好蜻蜓点水似的挑选了两个难字进行了指导,造成了课堂上“重识字,轻写字”的现象。

  人们都说,教学时一种有缺憾的艺术。正因为有缺憾,所以我们不断追求,不断探索,锤炼自己的教学技艺。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第6篇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寓言课文,课文通过故事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主要是告诉学生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人。这篇寓言叙写了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上下的大松树的故事,表现了小松树从自我夸耀受到教育,深感惭愧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不能无视实际,盲目自大,必须知错就改,谦虚谨慎的道理。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地骄傲自满。从文章的体裁看,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课文语言生动,易读易背,插图精美,注意创设了课文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境,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使学生观察插图,能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语言训练相得益彰,图文的协调配合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基础功训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头。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4)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地骄傲自满。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学情

  因为第一课时已初步读课文,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因此,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发言积极,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运用课文描绘的植物作比较。学生理解得比较透彻,因此,我在授课时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自读展开想象,读懂课文。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分析及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采用自学导读法为主,讲述法等为辅,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四、说学法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的教学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如下方法:

  1、自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大纲提出从一年级起要逐步培养学自学能力的要求,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读—思—议—品”四步阅读段落法,让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

  2、感情朗读法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必须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在学生读中给予准确及时的提示,辅助他们学好文章,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明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体会小松树的得意。

  a、教师导读:大松树住在山下,小松树住在山上,小松树自以为比大松树搞,就取笑他,小松树是怎样取笑大松树的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b、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c、你从那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d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e、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想象画面来朗读,就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

  f、有感情地朗读小松树的话。

  g、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想些什么呢?

  h、教师小结:是呀,你瞧人家大松树多谦虚呀,他知道自己比小松树高,却不和小松树争论。

  2、学习风伯伯的话。

  a教师导读,风伯伯听到小松树的话,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b、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c、讨论交流: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其实大松树是比你高,你之所以看上去比大松树高,比大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你站在山上。)

  d、指名反馈,教师板演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

  【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学生学习不惟别人是从,能客观,正确地看待问题。】

  (三)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低头……)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真不好意思,我怎么取笑大松树呢?我再也不敢自我满足了……)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对不起……)

  【“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方式很重要。】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抓住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语言,体会他们的感情,并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突破本文的难点,理解风伯伯的话的时候,教师借助形象的简笔画帮助理解,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分角色朗读、表演。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2、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3、指名表演。

  4、评选最佳演员。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小松树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为人要谦虚,不能盲目自满,要用真本领武装自己。希望你们也能做一个有真才实学、谦虚谨慎的孩子。

  2、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谦    懂       看不起

  礼

  貌

  风伯伯

  【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插图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这个范例,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能做一个真才实学、有错就改、谦虚谨慎的孩子。】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第7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课文安排了三教时,我今天上课为第二课时。

  2,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2)学写生字。

  教学难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二,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的感悟有深有浅,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悟读,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上课刚开始,我先指名读课题,引导读出两棵松树的大小,然后复习本课词语,接着我出示两棵松树的图片,并让学生把两棵松树送回家。用文中的话来说一说,这样也达到了复习第一自然段的目的。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首先,创设情景。引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读,先自己体会,然后来交流读后的感觉。在理解小松树的话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喂”,因为只有读好了这个字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松树的话,从而达到理解小松树是一个狂妄自大,没礼貌的人。与之相反,大松树的没有回答,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或许有点困难,但我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他们体会,原来大松树没有生气,他只是不屑和小孩子生气。理解风伯伯的话又是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从“摸”入手,体会风伯伯是一个长者,很慈爱的形象,他是一个正直,站在旁观者角度看的人,他的意见更客观。在听了风伯伯的话后,我让学生自己找找,此时的小松树是怎么想的,学生都能说出“惭愧”这个词,接着我用熟词法让学生体会这个词,从而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此时小松树的心境,这也让我顺利地实现了我预期的目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客观地说说自己的喜欢的形象,并说出原因,这在无形中也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的道理。 3,总结课文,角色表演

  (1)总结课文,客观地评判文中的三个形象。

  (2)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4,教学生字我特地选了两个左右结构,两个上下结构的生字,让学生比较,记忆,再通过老师的范写,学生描红,实现对生字的掌握。

  四,说教学板书

  我这节课的板书力求简洁美观,采用师生画图贴图的方式完成,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明,有助于学生记忆。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第8篇

  课本剧《小松树和大松树》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郑尧

  人物表: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

  第一幕

  时间:一个阳光很好的早晨

  地点:一座山的山坡。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

  小松树骄傲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矮个的小朋友站在板凳上扮演小松树

  ,个高的小朋友站在地面上扮演大松树。

  小松树:喂,小朋友,

  大松树:    (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山下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多高”、“很远很远”要读出感情)

  大松树:    (显得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呢?

  (小松树此时非常得意。小松树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要能显示出它非常骄傲)

  大松树:    (仍显得非常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第二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和风伯伯。学生戴上的“小松树、

  风伯伯”头饰。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

  风伯伯: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用和蔼、慈祥的语气)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风伯伯:你能看的很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惭愧地低下了头)

  第三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

  小松树谦虚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

  小松树:大哥哥,刚才都是我的错。

  大松树:    (以一种友好的神情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我是长在高处,我才能看到很远地方。

  (小松树鼓起勇气。“高”、“很远”要读出小松树认错感情)

  大松树:我们应做一个懂礼貌、谦虚好学、知错就改的孩子。

  (大松树、小松树都非常开心。)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退下,全剧终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第9篇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字词。

  2、分析课文。

  3、指导朗读,熟读课文。

  4、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摸、托、惭愧,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松树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歌曲《小松树》配有动作,导入新课。

  二、 复习字词

  先用字卡复习,方式齐读、开火车。

  复习字词,方式,利用课件带拼音齐读,去拼音读(学生领读),个别读。

  三、 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根据段落分析课文

  2、先齐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帮助解决问题:给大松树和小松树摆位置。(师在黑板上画好大山)指名读课文,注意读的准确性。最后学生齐读。

  3、由问题:大松树和小松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设置悬念过渡到第二段。

  先让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回答:你听老师读后,如果你是小松树你说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和心情呢?----骄傲、自豪......

  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小松树为什么这么骄傲、自豪。

  让学生个别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像小松树,再让读的好的说说是怎么读的这么好的?--个别字的重读和语气。(兵教兵)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小松树这么说,大松树怎样回应的,为什么?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让学生整体齐读课文,注意语气。

  4、大松树虽然没说话,但有人占出来了,是谁呢?--风伯伯 ,好,那故事有怎样发展的呢?

  老师范读第三段,让学生整体感知,体会风伯伯的说话的语气。

  让学生感受风伯伯的语气,并知道从哪了看出来的?找到关键词:摸。(加上动作深入理解,摸表达的爱意)再让学生个别模仿读。

  深入体会风伯伯说话的意思。(小组合作讨论),思想碰撞,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理解托的意思。(动作示范)

  拓展思维:听了这样的话,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想?

  5、由上段结尾的问题引入第四段,让我们来看看小松树是怎样做的?

  老师示范读,让学生认真的感受,说说老师哪里读的好?引出惭愧,重点讲解,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第六课我们学过的一个词和它很相近,启发学生说出难为情一次,从而轻松理解。

  进而追问怎么样看出惭愧的呢?低下头?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加深感情色彩。

  深入挖掘惭愧的原因?

  拓展想象,假设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想。

  6、升华主题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了什么启迪,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7、熟读课文,加深记忆。

  先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

  个体分角色读课文。

  背诵课文。

  8、歌曲结束《小松树》

  板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 惭愧

  长的高 比你高

  看的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 风伯伯

  没有回答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第10篇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大松树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宽容和谅解。由于课文中的主要对话人物是小松树和风伯伯,小松树在风伯伯的教育下,由开始的目中无人,傲慢无礼到后来的知错、惭愧,所以学生在理解小松树态度的转变上,应该比较充分。但大松树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宽容和谅解却是隐藏在文本中,比较含蓄地表现出来的,而且由于这两者的角色在生活中都是长者,一年级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很难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中的角色相对应,所以在挖掘长辈宽容犯错的晚辈,对他进行温和、耐心地教育这一点上,比较困难。

  教学方法:由于这一课说的是一则寓言故事,需要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明白一个道理,所以我打算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另一方面,让孩子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内化文本要揭示的道理。

  教学程序:1复习导入。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让学生上黑板贴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位置,帮助学生复习了第一自然段,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2突破重点。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将“小松树认为自己看得远是因为自己长得高”和“风伯伯认为小松树看得远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了”进行对比,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小松树为什么一开始傲慢无礼,听了风伯伯的话后却很惭愧。在理解风伯伯的话时,可能有学生对“托”这个动作不太明白,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这个字的偏旁,“提手旁”说明这个动作要用到手,再让学生把语文书托起来,同时教师作示范,帮助孩子理解“托”。3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一点切入,先易后难”的方法。在揭示了风伯伯说的道理后,我由风伯伯对小松树说话的动作“摸着他的头”,并通过教师边范读边做动作,让孩子体会风伯伯对小松树的语重心长、呵护关爱。再让孩子通过大松树的反应“没有回答”,并结合书上的插图,体会大松树的宽宏大量。最后在学生理解“惭愧”后,让他们站在小松树的角度,分别对大松树、大山爷爷和风伯伯说一说内心的想法,读与说相结合,学生对小松树态度的转变就理解得更加深刻。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第11篇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激趣导入

  1.板书“比”

  今天上课我们来比动脑,比读书,比表演。

  2.昨天,我们认识了一大一小两位朋友,多媒体出示图片小松树和大松树。

  今天啊,小松树也想和大松树比一比,它想和大松树比什么呢?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深入角色,自主感悟

  (一)第一段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松树和大松树分别长在哪里吗?老师这儿有座山,大家快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帮她们找找家。

  2.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大、小松树的位置。

  (二)第二段

  1.过渡:一天,小松树低下头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她说了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读读第二自然段,你从小松树的话中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读第2节)

  2.指导交流: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板书:骄傲

  3.小朋友,你能通过读把当时小松树的得意、骄傲、看不起别人的样子表演出来吗?(指导表演读)

  4.对于小松树的这种态度,大松树完全可以和他理论一番,可他却没有回答。此时大松树会怎么想呢?

  (三)第三段

  1.过渡:大松树很宽厚,没有说话,可是,风伯伯听到了小松树的话,他说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2.交流:风伯伯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1)引导学生从“摸”字入手,生活中谁会摸你的头?你能感觉到什么?

  2)指导朗读:是啊,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啊,谁来学着风伯伯的样子来教育教育小松树?

  3)我们一起来告诉小松树好吗?

  4)听了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

  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

  大松树看不远,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第四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有什么表现呢?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采访小松树:你为什么低着头?你的心里想些什么?

  板书:惭愧

  3.谁能读出小松树此时的心情?

  4.请你代表小松树,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5.小结: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三、分角色朗读表演

  1.每人挑选一个你最喜爱的角色练习朗读。

  2.挑选四名同学上台表演。

  学生评价,说说表演者值得学习和不足的地方。    

  3.挑选一组同学表演。

  4.全班齐读课文。

  四、升华体验,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了不起,我们比了读书,比了表演,比了动脑,个个都很棒!老师奖励你们两句名言:

  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风伯伯的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第12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他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同学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同学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方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同学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羞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身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羞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小朋友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羞愧)指名拼读后,问:“羞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羞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同学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身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假如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身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同学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羞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第13篇

  课题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要能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懂得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的道理。

  教具

  学具

  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重难点

  1、指导朗读。

  2、理解课文大松树谦虚,小松树由骄傲到惭愧的心理转变,风伯伯的语重心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小朋友,通过上世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第8课的生字宝宝,老师考考你们还记得吗?(出示小黑板的生字词)

  (1)开火车读。        

  (2)学生齐读。

  (3)、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几个偏旁?(口、子、父)

  (4)书空易写错笔顺的字:孩   呢。

  (在低年级中识字写字是一个重点,所以我复习了生字和易写错笔顺的生字。)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松树和大松树比高比看得远的事)。那我们今天再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 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读了请告诉老师小松树和大松树它们分别长在什么地方?(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指导看课文的插图,进一步了解它们生长的位置。(板书:小松树   大松树)看,小松树长在高高的山上,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猜他会看到什么呢?

  (这个问题设计,从而让学生领会到小松树得意、目空一切的原因,为下文作铺垫。)

  (2)指导学生朗读。

  过渡,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它们是邻居了,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了,有一天,它们聊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继续往下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小黑板出示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用“------”画出小松树说的话。

  3、指名说说你画了哪句?

  教学过程

  4、从小松树的话你学得小松树怎么样?(板书:得意)

  5、你能读出它的得意吗?

  6、从哪些词最能体现出小松树很得意?

  7、除了骄傲和得意还看出小松树怎么样?(没有礼貌)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8、指导读小松树的话。a、个别读。b、小组读。c、齐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运用了多读,让学生从读中悟出小松树的得意。)

  9、大松树听了,它是怎么做的?(板书:没有回答)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大松树其实心里明白自己比大松树高,但它没有回答,说明大松树怎么样?(板书:谦虚)。

  过渡,可小松树的话被谁听到了?(风伯伯)

  (三)学习第三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风伯伯听了小松树的话是怎么做的?它说了些什么?

  (出示句子: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2、风伯伯听了,是怎么做的?(摸着小松树的头)在生活中有谁摸过你的头?他为什么摸你的头?这就是长辈对小辈的爱。

  (阅读教学中,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基于基本语义层面,结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适时点拨,将文本与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链结”起来,实现更深语义层面的解读。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谁摸过你自己的头,他为什么摸你的头?然后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爱。然后再让学生体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爱。)

  3、风伯伯那么的爱小松树,它对小松树说了些什么?用横线画出风伯伯说的话。

  4、从风伯伯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5、指导读风伯伯的话。

  过渡,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明白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小松树听明白了风伯伯的话?(惭愧)解释惭愧这个词,本课是指小松树因为做错了事而感到不安。

  2、看课本的插图,看看小松树的样子。

  3、这时,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

  (从中进行思想教育)

  4、指导朗读。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    得意        惭愧

  大松树    没有回答    谦虚

  风伯伯    摸          疼爱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第14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在导入阶段,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问学生黑板上画的是什么。然后告诉学生在这座大山里住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用图画和故事作为课文的导入,学生们各个情绪高涨。

  在学生进入情境之后,我又让学生观看有关课文的动画,让他们自己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个总体的印象。接着请出生字词语,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读,再请小老师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学好生字词是学好课文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在字词学习这快内容上花的时间偏少,最后发现学生们在朗读的时候经常卡壳。这学期开始,我强化了词语认读,让学生们夯实基础,运用多种方式让他们多读多练。

  为了让学生们分清楚小松树与大松树与大山的位置,我提前做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贴画,课前在黑板上画好大山的简笔画,上课时让学生先“读”后“说”再“找”。“读”就是在文中找出它们的方位,“说”就是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内容,“找”就是到黑板上来贴图,给两棵松树找到家。这样,通过贴图,调动学习兴趣,让孩子迅速掌握大小松树的位置,为后文的理解作出了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总体思路比较清晰, 通过师傅的精心指导与评讲,我意识到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让学生读完第二自然段就问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可能有的学生还没有找准小松树的话。在这儿,可以先让学生找出小松树的话,让他们说一说,还可以画一画,再让学生回答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这实际上就是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时间。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观点后,我再问是从哪看出来的。孩子们给出的答案是句子,而没有具体落实到字词,这时我没有及时引导,而是用讲授的方法代替学生分析文本,这些这点是我这堂课中欠缺的地方,以后在教学中要学会从引到放,通过引导,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受之以渔。

  虽然这节课还留有遗憾,但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授课都是一次历练,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过程中我看到了不足,总结了优势,一点点进步,一次次蜕变,在过程中,我磨练着,并享受着。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第15篇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7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思路说明

  城南小学  李波涛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寓言。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因而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树,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的四个自然段。

  本节课上的是第二教时,主要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是学习第一教时余下的几个生字,另一方面是在深入理解感情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就教师所提供的话题,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研读,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二者的结合点在哪里?本节课的设计,就试图用教师所提供的话题来体现二者的结合点。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话题,来引起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果让你来说一说小松树,用上“小松树--------------”的句子,你会说什么

  ?为什么这样说?从课文中找出理由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一步深入自主探究课文。教师在学生已有的对课文的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以点拨,使学生通过朗读对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有进一步的体会。

  在总结阶段,我让学生还用“小松树-------”的句式来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来强化对课文的认识。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本节课对风伯伯的话有意进行淡化处理。主要的原因和理由是:1、风伯伯的话可谓语重心长,完全是一个长者口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体会到这一层,我觉得实在太困难;2、风伯伯的话只要大致了解了意思,并不妨碍学生理解全文。3、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很明显是小松树。对风伯伯的话进行淡化处理所节省的时间和精力可用在反复研读体味小松树这一形象上。即所谓“宁掘一口井,不开一条沟”。这一设想和做法是否可行,还要请各位点评。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第16篇

  课本剧《小松树和大松树》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郑尧

  人物表: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

  第一幕

  时间:一个阳光很好的早晨

  地点:一座山的山坡。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小松树骄傲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矮个的小朋友站在板凳上扮演小松树,个高的小朋友站在地面上扮演大松树。

  小松树:喂,小朋友,

  大松树:    (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山下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多高”、“很远很远”要读出感情)

  大松树:    (显得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呢?

  (小松树此时非常得意。小松树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要能显示出它非常骄傲)

  大松树:    (仍显得非常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第二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和风伯伯。学生戴上的“小松树、风伯伯”头饰。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

  风伯伯: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用和蔼、慈祥的语气)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风伯伯:你能看的很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惭愧地低下了头)

  第三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小松树谦虚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

  小松树:大哥哥,刚才都是我的错。

  大松树:    (以一种友好的神情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我是长在高处,我才能看到很远地方。

  (小松树鼓起勇气。“高”、“很远”要读出小松树认错感情)

  大松树:我们应做一个懂礼貌、谦虚好学、知错就改的孩子。

  (大松树、小松树都非常开心。)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退下,全剧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