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教案设计内容页

《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2023-08-25 10:39:02教案设计

《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汉族民歌的视听欣赏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
二、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分类。
三、能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讨论归纳三种民歌的音乐特点并能通过这些特点判断各个不同作品体裁。
教学内容
1、运用比较、分析、教师范唱等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
教学重点
1.听赏不同地域的民歌,比较异同
2.了解掌握汉族民歌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1.各种不同民歌体裁的分类,能利用特点分辨各体裁。
2.两地《茉莉花》的异曲同唱,能比较整齐和谐地演唱。
学生活动
1、与教师合作表演号子,体验节奏和情感,熟悉号子特点。
2、学唱江苏民歌和中国民歌《茉莉花》,尝试同时演唱两种曲调不同的《茉莉花》。
3、探讨、研究三种民歌体裁的具体特点。
4、反馈练习,听赏不同民歌片段,分辨民歌体裁
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教师播放课前音乐宋祖英的《望月》。
2.对比欣赏《神农溪纤夫号子》
提问:这首作品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其中有哪些演唱形式,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与我们课前播放的音乐有什么差别?
回答:劳作场面,源于生活;领唱、齐唱,表现劳动者齐心协力的劳动场面;前者有音乐伴奏而后者是清唱,原汁原味。
3..小结:教师总结刚才的问题导入课题汉族民歌。
a,民歌的定义
b,同学们喜欢吗?美在哪?(教师简单介绍民歌的艺术特征)
 
 
 
 
学生听赏两首音乐作品,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播放一首抒情委婉的歌曲,意在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
通过一首号子激情引趣,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出表现了本课内容。
 
 
新课——民歌体裁
 
(一)、号子
1.导入:直接介绍我国汉族民歌分为三大类:号子、山歌、小调
“早期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如何协调步伐,提高劳动效率的呢?”
通过描述提示学生思考由来——劳动。
引出劳动号子
展示号子的定义
2.介绍常德号子《打硪歌》
欣赏并思考
 
提问:
⑴    通过音乐,号子都用在哪一类劳动场面上?(重体力活)
⑵    这样的音乐作品有怎样的特点?(歌词、曲调、节奏等)回答:歌词简单明了、曲调粗犷有力、节奏规整等。
⑶    有那些演唱形式?回答:领唱、齐唱等,教师板书总结:一领众合
 
3.教师小结号子的特点
4.体验互动:
⑴提问:在练习之前,你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喊号子?
回答:有力的、大声的、整齐的等。
⑵教师带学生们练习一下,然后带学生一起体验号子“一领众合”的特点。
5.赏析《澧水船夫号子》
 
(二)、山歌
1.进入第二种民歌体裁的介绍:山歌
⑴提问:山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顾名思义从名称上体现在哪些地方演唱的歌曲?
  回答:山上、田野等地区3页,当前第11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