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教案设计内容页

水的密度

2023-09-08 19:33:01教案设计

水的密度(汇编2篇)

水的密度 第1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水的密度的认识,确认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该物质的密度。

  2、知道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写出密度的定义式,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说出密度的单位及换算。

  4、能说出密度的含义,从密度表中掌握有关信息。

  5、通过习题教学,初步掌握有关密度的简单计算。

  6、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重点:水的密度(概念,单位和测定)

  难点:密度单位及计算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引入】从家庭生活用水这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入手。

  怎么样将水的体积转化为水的质量?

  (回家观察水表,询问父母一月一般的用水量)

  【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

  复习: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用天平测质量(液体质量)的方法及操作重点。

  实验结论:(1)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2)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式一个恒量。即

  质量/体积=1克/厘米3

  含义:体积为1cm3的水的质量为1g

  【演示】测量一定体积的酒精,铁的质量,写成0.8g/cm3  7.9g/cm3

  结论: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不同的。

  一、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ρ=m/v

  3、单位:克/厘米3 或者 千克/米3

  换算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二、公式教学要点:

  1、ρ=m/v中ρ、m、v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

  2、对于同一物质,ρ一定,反应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m、v大小无关,v增大,m也增大,ρ不变,即m/v不变

  【判断】某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正比。( × )

  3、对于不同物质,v相同,则m大的ρ也大,m小的ρ也小。

  【判断】“铁比棉花重”的说法

  4、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5、应用:由讨论题引出——知道其中任意2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1判断何种物质;(打假)    例:有一块金黄金属,质量为2225千克,体积是250分米3,问这块金属是什么?

  2测大型物体的质量;(矿山的质量)    例:有一用纯铜做成的纪念碑,体积为15m3,问质量是多少?

  3测难以测量体积的物体体积计算。(小石块或大理石碑)

  三、密度表的教学:

  1、说出密度表中物质密度的意义:ρ铁=7.9×103千克/米3

  表示               ,or                

  2、据表得出: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密度,故密度是物质的特征之一。

  问:物质的特性学过的有哪些?(晶体熔点,液体的沸点等)

  3、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的差别:一般的说,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相差不大,气体比它们约小1000倍。

  推出:固、液——》》气,气体体积增大1000倍左右

  通常状况下,气体分子间的间距约为分子直径的      倍。(要求学生推理,即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间的大得多。)

  4、记住:铁、水、酒精、水银的密度值。

  四、习题教学:

  1、体育课上用的铅球,质量是4000克,体积约为570cm3。这种铅球是纯铅做的吗?

  2、一根能承受最大拉力为1800牛的缆绳,能提起体积是0.5米3的钢梁吗?

  3、某工地需要用密度为1.4×103千克/米3的沙子50米3。若用一辆载重5吨的汽车运载,至少需运载几趟?

  四、学生实验

水的密度 第2篇

  第二节 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

  2.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

  3.会描述冰融化过程中的特点。学会描绘冰的融化曲线,会从冰的融化曲线确定冰的熔点。

  4.学习装置器材,正确食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会根据实验数据描绘水的沸腾曲线。会从水的沸腾曲线确定水的沸点。

  5.知道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变化名称及各种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6.会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教学重点: 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物质三态变化

  教学难点: 物质三态变化  3个实验

  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活动: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关于“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活动。

  1)安排学生实验,做之前要求学生认真复习上册中有关托盘天平的使用和操作要点。

  2)向学生介绍量筒的作用、量程、分度值和读数方法。

  3)实验中水的体积可由大到小量取。测质量用的烧杯每次都应擦干。

  结论: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之比是一个确定的量。

  这个比值反映了水的一种特性,我们把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叫做水的密度。

  一、水的密度

  1. 纯水在4℃时的密度是1g/cm3,这表明4℃时,体积为1的纯水的质量是1g。

  4℃时水的密度最大

  2. 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表示纯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水具有一定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得出:1g/cm3=1.0×103 kg/m3

  练习:1.说出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的含义

  2.从一桶水中取出一杯水,是一桶水的密度大还是一杯水的密度大?

  二、水的三态变化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新课引入: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

  1.熔化和凝固

  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学生回答: 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学生回答: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演示实验:观察冰的熔化过程

  1)在演示实验完成后,学生记了数据,可启发学生分析数据:在冰块熔化前温度是不是连续上升的?在熔化开始后,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继续上升?在什么情况下温度又会继续上升?在学生经过这样的分析思考基础上,在指导学生描绘熔化曲线。

  2)学生在数学里还没学过直角坐标系,所以教师要告诉学生:横轴表示加热时间,纵轴表示温度。

  3)确定每个数据点之后,用光滑的曲线画出熔化曲线。多数数据点应落在着条曲线上或分布在曲线两侧很近的地方,有个别数据点可能偏离曲线很远,画曲线时可以不管它,因为这一数据的出现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如读数错误,仪器失灵等)所造成的,并不能反映要研究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把这一数据舍去是合理的。

  思考与讨论:p12

  结论:冰在熔化之前温度逐渐上升,到0℃时冰开始熔化,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在0℃,直到全部熔化成0℃水后,继续吸热,水温上升。

  4)冰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1)ab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答: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是固态,温度升高)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冰开始熔化?(答:b点)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冰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冰加热?(答: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冰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冰的温度保持在48℃左右不变。此时仍在继续对冰加热,即冰仍在吸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冰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答:冰的状态是液态,冰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冰的温度升高)

  5)归纳总结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固态→液态     熔化时吸热

  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液态→固态     凝固时放热

  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凝固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

  所以,物质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

  2.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学生思考并回答)

  冰水混合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态变化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毕,冰熔化时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另一种可能是尚未凝固完毕,温度也应保持在凝固点不变。所以冰水混合处于热平衡状态,温度为0℃。

  (2)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

  (学生思考并回答)

  雪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0℃不变,但是要吸热。雪从空气中吸热,气温下降,所以化雪时更冷。

  3.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3.  汽化与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

  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沸腾:同时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的汽化现象叫沸腾

  学生活动:p13

  结论:水在蒸发时要吸热

  思考与讨论:

  实验:关于“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需要学生自己使用酒精灯,教师应告诉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点。包括酒精容量、点燃熄灭、外焰加热。为什么外焰温度最高,可演示:小木条横放在火焰中,几秒钟后,观察烧焦部位。

  2)为节省时间,要准备预热过的水给学生做实验,70℃—80℃的水。要求组内两个同学互相配合,一名注意观察钟表报时,另一名学生观察并记录该时刻温度计读数,过一段时间后互相调换分工。

  3)要求学生实验过程中观察:沸腾前后的气泡有什么不同?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沸腾时移开酒精灯沸腾现象是否继续发生?这时水温是多少?

  思考与讨论:p14

  蒸发和沸腾

  同: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现象的两种方式

  异: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任何温度均可发生的汽化现象

  沸腾在特定温度下持续加热,达到一定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学生活动

  (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液化过程放热,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就是液化

  4. 升华与凝华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升华过程吸热。如:冬天结冰衣服变干;樟脑丸消失;碘升华等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凝华过程放热。如:冬天北方树枝出现雾凇,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5. 三态变化小结

  三、地球上水的循环

猜你喜欢